Lightroom 基礎教學 - 10. 針對局部調整 - 裁切、筆刷、濾鏡、污點移除

逐漸熟悉各種功能後,一次性地對整張照片做調整可能已經開始無法滿足各位,本篇就來講講如何在更小的範圍之中做變化。


2021 年更新

Lightroom Classic 在 2021 年 10 月的 11.0 版更新後,局部調整的圖示有所改變,筆刷跟濾鏡也被整合在同一個地方。

1 到 5 依序是:調整介面、裁切、修復(污點移除)、消除紅眼、遮色片(濾鏡與筆刷)



筆刷跟漸層、放射狀濾鏡都被整合在遮色片調整當中。



雖然位置跟圖示變了,功能還是差不多,可以繼續參考下面的舊版教學。

但新版的軟體更為強大,可以自動偵測不同主體或背景來快速幫你選取濾鏡範圍,修起來更快,大家可以試試。


裁切

裁切工具可以任意調整照片的區域和角度,善用它來二次構圖,可以讓畫面有更靈活的表現。


因為用法簡單,在此就不贅述,以下僅介紹兩個裁切的小功能,都能用來快速修正前期沒拍好的垂直和水平線。

以這張水平線歪斜的照片為例。


點一下裁切工具,按一下自動,系統就會自動偵測並幫你拉直。



若想要手動調整,也有工具能輔助。使用角度旁的矯正工具,對著你想要水平或垂直的地方拉一條參考線,就能快速調整過來。當畫面太複雜而系統難以判斷時,這個功能就很好用。


最後要提醒一下,裁切工具雖然方便,但也會犧牲掉一部份的畫面,最好拍照時就多加留意構圖,後製時才有更多的空間可以調整。



污點移除

若是相機或鏡頭有輕微入塵,在拍攝當下往往難以察覺,進電腦放大看時才發現破壞了畫面,此時這項功能就可以幫助你快速移除畫面中的塵點。

以下以這張入塵的照片為例,圈起處就是塵點。


使用步驟很簡單,點一下污點移除工具,滑鼠滾輪可以調整筆刷大小,對著塵點點一下,電腦就會自動尋找附近相似的地方來模擬和修補。


塵點很輕易就消失了。


如果想要發現還有哪些不太容易察覺的塵點,可以勾選下方的「顯現污點」,就能一邊調節強度一邊觀察塵點位置,相當好用。


其實不止塵點,一些小瑕疵甚至是入鏡的人物都可以使用這個功能去除,但有時候會不是那麼地自然,因此建議有這種需求的話還是進Photoshop操作會比較好。



濾鏡與筆刷

簡單來說,濾鏡和筆刷就是把大部分的基本功能再更精確地使用在局部,因此沒有一定的使用方式,全看使用者想要如何發揮。接下來就隨意舉幾個例子,讓大家初步了解如何操作。


漸層濾鏡
漸層濾鏡可以讓調整形成自然的過渡,經常用來改變冷暖或明暗,以下以這張照片來示範一下。


假設我們要對天空做改變,用法就是點選一下漸層濾鏡,按照天空的方向拉出一個濾鏡範圍。


點一下濾鏡的中心點,當滑鼠放在點上不動時,就可以看到濾鏡的影響範圍。第一條線以外是100%影響的區域,第一條線跟最後一條線之間的影響會由100%慢慢淡化到0%。可以慢慢調整範圍到自己覺得適合的位置。


接著就可以對天空來加亮或變暗。


也可以調整色溫。




放射狀濾鏡
除了用來調整明暗和色溫之外,由於形狀的特性,放射狀濾鏡也常常用來創造主體和背景之間的虛化,以下就用這張照片來示範。


首先一樣點選放射狀濾鏡,假設我想讓食物以外的部分再更模糊一點,就拉一個可以包住食物主體的範圍,接著把反轉的勾選取消,讓效果作用在主體外部。


羽化可以用來控制濾鏡邊緣漸層過渡的強度,在此我降低了一些數值,讓濾鏡的邊緣硬一點,影響到主體的部分少一點。


接著把外面的清晰度降低就完成了。


比較一下前後差異。


不過如果要用這個方法來加強背景虛化的話要注意,儘量用在已有一些虛化的照片中效果會比較好,否則容易有不自然的感覺。



筆刷
上述兩個濾鏡都是偏向大範圍的調整,如果還想要更精細地調整局部的話,就可以使用筆刷。

以下以這張風景照做示範,讓大家理解筆刷的一些簡單運用。


我想嘗試讓整張照片的層次更生動一點,因此先把畫面中大部分背光的一側用筆刷塗抹,降低黑色的數值,調整得更暗一點。


看一下效果,覺得左下方的樹林似乎變得有點太深。


點選一下擦除,筆刷就會變成橡皮擦,把覺得太深的地方擦去,讓它不要受到影響。


接著我想讓背景最亮的區域更冷一些,因此點選新增,創造一個新的筆刷,調整塗到的地方的色溫。


再來我想讓畫面右側的一部分樹林更亮一些,一樣新增一個筆刷,塗抹後加點亮度。


最後覺得下方的河流和船有點太亮,再新增一個筆刷增加他們的暗部。


最後來對比一下成果。因為只是示範,所以沒有塗得非常精準,但效果也不錯了。



以上就是本篇的教學。到此各種工具的基本介紹也差不多都結束了,接下來幾篇就會進入綜合使用。



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可以在下方幫我按五下 Like,我就會得到 LikeCoin 的贊助,感謝。


本教學文章由作者Jongraphy編寫於網誌AD ASTRA上,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

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

2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