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ghtroom 基礎教學 - 5. 進一步控制色彩 - HSL與分割色調(顏色分級)
除了上一篇提到的曲線之外,Lightroom中還有不少功能與調整顏色有關,本篇就來介紹一下HSL和分割色調(Split Toning)。
HSL簡介
HSL為Hue(色相)、Saturation(飽和度)、 Lightness(明度)的縮寫,主要是將RGB色彩模型以圓柱座標表示出來,以便更直觀地表達顏色。
比起用「由50%藍、50%綠、100%紅所組成」這種難以想像的敘述來描述一個顏色,透過HSL能更容易地將它指出來。
Hue(色相):色彩的基本屬性,在HSL中以0度為紅色、60度為黃色、120度為綠色、180度為青色、240度為藍色、300度為洋紅色。透過下圖的色環能夠快速理解一下。
Saturation(飽和度):色彩的純度,越高色彩越純,越低色彩越灰。
Lightness(明度):色彩的亮度,越高色彩越白,越低色彩越黑。
將三種屬性結合成一個圓柱,就產生了如下圖的HSL色彩空間。
對HSL有了初步的了解後,就來看看它在Lightroom中的應用吧。
在Lightroom使用HSL介面
在Lightroom中的HSL介面有兩種排列方式,一種是依照分類,另一種則是依照顏色來排列,可以依自己的喜好來切換。
首先是關於色相的調整,以紅色為例,往左調整會讓紅色偏向洋紅色,往右調則會讓紅色偏向橙色。
其餘的顏色也是如此,往左(減數值)就會讓顏色在色環中往逆時針偏,往右(加數值)則是往順時針偏。若是記不清楚也沒關係,仔細看調整桿後面,有用顏色表示了該調整方向的色偏,可以作為參考。
接著是飽和度。往左調(減數值),顏色的純度會逐漸降低,直到變灰;往右調(加數值),顏色的純度就會越高。
在這裡必須注意到一件事,上圖雖然將紅色的飽和度減至最低,但並沒有完全變成灰色,這是因為那塊顏色中並不是只有紅色,也包含了一部份橙色,因此在把橙色的飽和度也降至最低後,才完整地變成了灰色。這個道理在照片中也一樣,調整時必須留意調整目標的顏色組成,不然就很容易在兩個顏色的過渡間出現斷裂的情形。
再來是明度,往左調(減數值),顏色的亮度會逐漸變暗;往右調(加數值),顏色的亮度就會逐漸變亮。
跟飽和度一樣,調整時也需要留意顏色的組成。
接下來就以這張照片為範例,實際來操作看看。
在調整之前我們必須知道調整目標的顏色組成,為了方便各位觀察,在此用了Photoshop的滴管工具將顏色選取出來。
從上圖可以得知岩壁的亮面是橙色,天空是藍色以及微量的青色,樹林是綠色及一些黃色,草地是黃色。
接下來我依自己的喜好調整,因為我想讓草地跟樹都稍微不要那麼黃,往綠偏一點點,因此在綠色跟黃色都加了色相。天空也讓他從青色往藍色偏一些。
接著想讓天空的顏色深一點,因此增加了藍色和青色的飽和度,並微微減低藍色的明度。而天空加深後,我想讓前景可以跟他有個對比,因此最後增加了橙色、黃色、綠色的明度,讓岩壁的亮面和草木都更跳出來一點。
結果如上圖,有著我想要的變化又不會調得太過頭,正是我喜歡的樣子。大家也可以依自己的喜好試試看。
最後再介紹HSL介面中一個好用的小工具,三種調整的左上角都有個圓圈,點選後可以直接在照片中按住並拖曳,它就會自動幫你計算有哪些顏色,並調整你所選的地方。
以上就是關於Lightroom中的HSL的介紹,接著我們來看看分割色調。
在Lightroom中使用分割色調介面
在HSL之下就是分割色調(Split Toning)的介面,這個功能主要是用來增加亮部跟暗部(陰影)的色彩,介面如下。
色相即是上面出現過的那個色環展開成一條線,讓使用者選取顏色,飽和度是用來調整所選的顏色的濃度,平衡則是調整要讓暗部或亮部哪個影響多一點。以下就用灰階圖來示範。
首先我在亮部選取了青色,將飽和度慢慢增加,可以看到亮部逐漸被青色所覆蓋,並隨著飽和度逐漸加深顏色。
接著我在暗部選取了紅色,並將飽和度增加至跟亮部同樣的數值,此時可以發現暗部被紅色覆蓋,而亮部跟暗部的影響各佔一半。
此時我將平衡往左調(減數值),可以發現暗部的紅色逐漸多過亮部的青色,到-100時幾乎已經見不到亮部的影響。
將平衡往右調(加數值)也一樣,亮部的影響會逐漸擴大,直到幾乎看不見暗部的影響。
至此我們能得知,平衡是用來控制兩邊影響的比例,往左(減數值)會將畫面更多地方視為暗部;往右(加數值)會將畫面更多地方視為亮部。
了解了如何使用分割色調後,接著就來講講如何應用在調色上。
雖然色相中有著各種顏色可以選擇,但並不是隨意搭配就會獲得理想的結果,在此就來介紹一種常見的組合——暗部跟亮部分別使用互補色來搭配。
雖然乍看之下會覺得很突兀,但其實自然界中有不少令人覺得美麗的場景也是如此,像是沈入大海的夕陽、櫻花樹盛開的綠地...等。
而這些互補色最常用的組合即是青色和橙色,不少電影中也會出現類似的色調,這是因為人的皮膚跳脫不出橙色跟黃色這個範圍(外星人除外),而為了保護膚色的自然,無論人是處在亮部或暗部,勢必有一邊的色調會鎖定在黃橙色,此時若要使用互補色的配色方式,另一邊自然就會選擇青色或鄰近青色的顏色。
以下就用這張照片為例。
由於照片中人的皮膚還有顯眼的磚牆都處在亮部,因此採用暗青亮橘的配置,再根據畫面來調整濃度跟平衡。
成果如下,雖然有些部分的顏色與分割色調有所衝突,造成畫面比較沒有原本那麼透亮,但對於想對照片進行快速調色來說,結果也算是可以接受的程度。
有關照片的顏色跟分割色調的衝突可以參考之前這篇基礎色彩原理。
由於分割色調是針對亮部跟暗部來進行調色,因此比較適合用在明暗分明的照片上,像是逆光的照片就很合適。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適合使用的時機,那就是飽和度比較低的照片,以下以這張圖為例。
一樣採用了青色跟橙色的組合,但這次我用了亮青暗黃,因為想讓亮部的山海呈現青色,暗部的樹木呈現橘黃色。
結果如下,雖然樹木一部分的亮部依然變成了青色,但整體來說還算不錯。
本篇就介紹到此,希望大家有所收穫。
在很多情形下,這兩個功能調整起來比曲線更直觀且快速,但也比較容易因為調整過頭而產生不自然的色調,可以根據照片的性質來交替使用,以達到較理想的結果。
分割色調介面改版 - 顏色分級
Lightroom Classic 在 2020 年 10 月的 10.0 版更新後,把分割色調改進,變成了顏色分級工具,實用性大幅提升。
原理基本上都跟上述的分割色調差不多,底下就來快速介紹一下。
可以看到介面變成三個轉盤,多了一個中間調,不再是暴力的明暗二分法。
三個部分各加不同顏色,可以看到影響範圍大概也分成三塊。
0 留言